目前,对氢氧化镁表面改性的方法,主要是表面化学改性和胶囊化改性。对氢氧化镁粒子进行有机物表面化学改性有许多途径,其中利用表面活性的有机官能团等与粒子进行化学吸附或化学反应,从而是表面活性剂(通常有硅烷、钛酸酯类偶联剂、硬脂酸、有机硅等)覆盖于粒子表面,这是较为简单的表面化学改性,也是目前最主要的表面改性方法。
对氢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,可改善其与基体的相容性和润湿性,提高其在基体中的分散性,增强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力,从而在达到阻燃要求的同时,使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得到保持或提高。
氢氧化镁改性可以分为干法和湿法:干法改性工艺简单,但改性效果不好;湿法改性效果好,但存在改性剂随水流失、成本上升的问题。偶联剂大多耐水性差,只能在惰性有机溶剂中溶解稀释使用,所以一般采取干法,将偶联剂在适量的惰性溶剂中稀释后,喷淋与氢氧化镁粉末上,在低速捏合机中,室温下搅拌混合,时间为20-30分钟,充分混合后升高温度至70-90摄氏度时,在较高搅拌速度(要求大于500r/min)下进行改性处理和活化处理,时间为30-60分钟,或在室温下搅拌2-3小时,以保证偶联效果。一般惰性溶剂用量与偶联剂用量比例为(3-10):1.惰性溶剂可选择:甲苯、二甲苯、溶剂型汽油或石油醚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稳定性很好,一般均选用湿法。将氢氧化镁与一定量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适量的去离子水,依次加入反应器中,温度控制在50-80摄氏度,充分搅拌,反应2-3小时,过滤、洗涤、最后在105-115摄氏度下干燥,制得阻燃剂的氢氧化镁。影响氢氧化镁表面化学改性效果的主要因素有:(1)颗粒表面的性质,如表main官能团的类型及粉体的比表面积;(2)表面改性剂的种类、最佳用量和使用方法等;(3)工艺设备的选择及操作条件,如设备性能、物料的处理方法、反应时间、反应温度与物料填充度等。
氢氧化镁通过进行表面改性的处理,使其性能更加优越,应用的场所和领域也更加广泛,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性能。
原创作者:澳达 原创内容链接:http://www.ad166.com/754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
标签:氢氧化镁表面改性,氢氧化镁改性剂,氮化硼改性剂
上一篇:云母粉有机表面改性后的性能及应用
下一篇:粉体改性剂对云母粉改性方法